汽車配件壓鑄多采用鋁合金、鋅合金等材料,成型后需通過表面處理提升性能與美觀度,適配汽車不同部位的使用需求,常見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類。
陽(+)氧化是鋁合金壓鑄配件的常用工藝,尤其適用于要求高耐腐蝕性與美觀度的部件。工藝中,將壓鑄件作為陽(+)放入電解液,通過電解作用在表面形成氧化膜,膜層厚度可控,還可染色成黑、銀、金等顏色。像汽車門把手、儀表盤支架等外露或需頻繁接觸的配件,經陽(+)氧化后,既能抵御日常磨損與汗液腐蝕,又能通過色彩匹配車身內飾風格,且氧化膜質地堅硬,長期使用不易褪色。
電鍍在鋅合金壓鑄配件中應用廣泛,常見鍍鉻、鍍鋅、鍍鎳等類型。鍍鉻可形成光亮耐磨的表面,常用于汽車減震器活塞桿、輪轂裝飾件,不僅提升部件的金屬質感,還能增強抗劃傷能力;鍍鋅則側重防銹,多用于底盤支架、螺栓等隱蔽但易受雨水侵蝕的配件,通過鋅層的犧牲陽(+)作用,延緩基體腐蝕。不過電鍍對壓鑄件表面光潔度要求高,需先經打磨、酸洗等預處理,確保鍍層均勻附著。
噴涂分為粉末噴涂與液體噴涂,適配多種壓鑄材料,靈活性強。粉末噴涂通過靜電吸附將粉末涂料附著在配件表面,經高溫固化形成涂層,涂層厚度均勻、耐沖擊,適合汽車保險杠骨架、車門內板等結構件,能抵御輕微碰撞產生的劃痕;液體噴涂則可實現更細膩的外觀效果,如啞光、金屬色等,常用于汽車外飾件如格柵、后視鏡外殼,通過調整涂料配方,還能賦予配件耐紫外線、耐高低溫的特性,適配戶外復雜環境。
此外,鈍化處理是簡便的防護手段,多作為預處理或輔助工藝。將壓鑄件浸泡在鈍化液中,表面形成一層薄而致密的鈍化膜,雖外觀無明顯變化,但能大幅提升后續涂層的附著力,減少腐蝕風險,常用于噴涂、電鍍前的打底處理,尤其適合批量生產的小型配件如螺母、卡扣等,降低整體處理成本。
這些表面處理方法各有側重,可根據配件的材質、使用場景及性能需求靈活選擇,共同保障汽車壓鑄配件的耐用性與美觀度,助力汽車整體品質提升。
